中国经济网:刘萍设计郑恒释:商业综合体其根本赢在一种商业文化

来源:行走空间设计 || 简雅生活主义!成都酒店设计_成都餐厅设计_装修设计_室内设计【官网】  日期:2015-10-14 14:29:29

    2013年07月31日 14:01   来源:中国网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一夜之间满城尽是“综合体”, 商业综合体俨然已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一股时尚“旋风”, 据世联地产统计,全国正在施工中的综合体是已建成综合体的4倍,而规划中的综合体规模大概又是正在建设的综合体的4倍,也就是说各个城市的综合体规模,将达目前已建成综合体的16倍。其中未来3年,城市综合体的新增数量将以50%-100%的增速上升。其中,重庆的增长率为129%,成都为135%。中国需要这么多的综合体吗?它的成功又在何处?

  


    郑恒释,刘萍设计公司首席设计师,设计团队合伙人之一,专职于建筑装饰设计18年,是国内最早从事装饰纯设计的设计师之一,被称为装饰设计界的“手术刀”,是国内少有的能把设计与商业发展有效结合的设计师。其代表之一是郑恒释对国内网吧业的“手术”设计,把“吧”为主题,“网”为载体的全新的设计视觉,为中国的网吧行业打开了一条新路。那么,郑恒释从一个建筑装饰设计师的角度对如今如火如荼的商业综合体又有何解读呢?

  “目前在国内商业综合体从尺度规模来看都是超大的单体建筑组合,融合了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城中之城”,简单讲就是功能聚合、土地集约的商业经济聚集体。但我认为商业综合体的成功最首要的是要解决交通,它是整个商业综合体的引擎,如果没有同城市脉络和城市其他空间接轨,它将会成为一座孤岛。因为商业综合体与城市周围的人关系非常紧密,所以商业中心的每个出口设计,都必须要与街道对接,如果地铁站还未来得及规划,商业综合体就已经建起,这多少有些本末倒置。成都的商业综合体从交通的角度讲首先要考虑地铁因素,因为成都正在地铁建设中”。

  “商业综合体是人流最聚集的地方,是代表时尚的场所,从某个角度说它是一种地标性建筑。但我却认为,商业综合体如果仅仅是一个形态上的地标性建筑往往不够,如果它要长远的发展,它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地标,是一种精神上的引领,是一种独特的商业文化,这是它内在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讲商业综合体也才能真正让一个城市变得更有活力,如果没有这种活力再漂亮的建筑设计也只是一种外壳。在成都的商业综合体项目中我最欣赏凯德来福士商业广场,人脉把握准确,市场细分到位,从建筑的形态及内在的设计及商业结构的组成都充满了设计感及国际视野,在成都商业综合体中独树一帜,倘佯其中总会给人一种很快乐和想象的感觉,所以我认为它有效地将建筑与文化与商业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了,凸出了地域性但它更表现了前瞻性,像凯德来福士广场这样的建筑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地标性建筑,它不仅有外形更有丰富的精神。商业综合体的成功关键一点还是一种独特的商业文化,如果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个性那它的发展是可想而知的。便捷与呵护是商业综合体商业文化的核心,贴近生活,对人精神的关怀,才能创造出非常独特、非常舒适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来”。

  “商业综合体是一种城市化发展中的高端形式,它的基础是需要完善的建筑设计、交通规划、城市布局等,并且,商业综合体由于体量巨大,后期的招商、运营和管理相当复杂,而大都是持有经营,这就要求开发商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的运营经验,以及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商业综合体考验的是一个商业开发商的综合素质。但现实是国内很多商业开发商习惯于住宅快速周转的思路,往往选择卖商铺等资产回笼现金,而卖之前又没有经过策划,也没有经过招商,更别提运营。所以讲不是任何开发商都可以做商业综合体。看一个商业地产开发企业的能力我认为首先要看他所掌握的商业资源,目前商业地产缺商业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因为商业开发是商业综合体的灵魂和基础”。 

  “我在给一个开发商设计售楼部的时候,在初稿设计交流中他们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认为你这个设计不符合这个区域的情况,太文艺了,因为这个区域整体素质不高,经济文化落后,最后他们的售楼部满墙都是大理石,他们认为这样才能让人第一眼看上去就有档次,但是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在城郊结合部或者在一个还不成熟的开发区的商业综合体来说不是去迎合它的现在,而是去创造它的未来,通过一种商业文化去改变或者去影响一个区域的发展以及商业消费结构,去激发它潜在的市场,带动整体区域的经济增值,所以我在设计这个售楼部的时候我更想通过这个窗口,用建筑本身的语言及音乐的元素让人们对这里的商业生活去充满一种想象,对未来去充满一种期待,而不是驻足于现在。对于商业综合体如果去追求一种短期效益,更多是一种销售回笼资金而不是一种运营,其实这样的商业综合体还没有开演就已经谢幕,这样的商业综合体也会演变成一个城市之殇。前瞻性是商业综合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但中国目前太缺乏专业的商业综合体运营团队,这是目前商业综合体的硬伤”。 

  “错位经营是商业综合体的一个大课题。以万达为代表的商业地产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以主力商业引客流,小商铺及公寓销售平衡现金流的模式几乎成为商业地产开发的模板,但是在我看来万达已不再有可复制性,每个综合体的成功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随着商业消费的多元化,商业开发已不可照搬,在我对商业综合体的市场调研中,我对单个体量在5万至7万平方米的社区商业发展前景看好,也就是把生活方式与商业空间相结合的商业综合体,它体量的大小无关紧要,只要抓住最核心的价值点,就会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个性化的服务、差异化的发展,我认为是商业综合体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由于电商等多元的消费形式不断地成熟也会促使商业综合体内部商业结构从购物型为主的商业业态向服务型商业业态倾斜”。 

  郑恒释最后说城市的发展需要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但需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需要的不是同质化而是有着鲜明的个性的商业文化综合体,否者,商业综合体的无效供给还会继续上演。 

(责任编辑:李培胜)

分享到:微信饭否腾讯微博新浪微博搜狐微博和讯微博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367 邮箱:bd@mail.ce.cn